发布日期:2023-07-23 11:08:46

俊丽古诗俊丽之美赏析唐代诗人的视角

本文目录

  1. 走马川赏析?
  2. 唐玄宗外貌描写?
  3. 唐玄宗统治时期前期和后期的措施带来的不同后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4. 唐明皇叫什么名字?

走马川赏析?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 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全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全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拔,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落,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赏析】

岑参是盛唐时期与高适齐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流传极广,知名度很高。《走马川行》诗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篇章。

天宝十三年,岑参随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二度赴边,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这一年,安西都护府所辖管播仙出现叛乱,封常清奉旨出师西征,岑参写下了《轮台歌率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这一首诗,为大军送行。“走马川”据说是且末河,又名左末河,即现在新疆境内的车尔成河。距河五百里有左末城即播仙城,从轮台西征播仙,必经走马川。“行”是?我国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即“歌行体”。“奉送”即送行,指送封常清出师。封大夫就是封常清。

全诗共18句,三句一小节,可分为六节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二节),描写西北沙漠恶劣的自然条件,第一节写西北大漠的苦寒荒原景象。诗的开头,诗人用“君不见”这一呼告语领起,造成一种令人瞩目的气势,然后描写走马川一带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雪海”泛指西北苦塞之地,“平沙莽葬黄入天”“葬葬”写大漠广阔无边,“黄入天”写大漠沙随风转,尘沙茫茫,迷漫天空,展现出一派混沌的景象,暗示将土西征所面临苦寒荒远的恶劣天气,它为全诗表现西征将士的英勇无畏的气概渲染了气氛。

第二节写轮台狂风奇状。“轮台九月风夜吼”补充了“平沙莽莽黄入天”的原因?描绘了风的猖狂与猛烈。“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如猛虎出山,斗大的石头也被它要弄得满地乱跑,飞沙走石?奇景怪状,令人咋舌。这几句以声吼写风之猛?以石走写风之速,形象地匀画出塞风的壮观景象。

第二层(第三、四、五节),写唐军将土出师西征。第三节写边地战火起,将士西出征。“匈奴”,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烟尘飞”,指战火纷飞。以游牧为主的民族擅长骑射,在牧草黄熟,战马正肥的秋季,往往在边境四出骚扰掠夺,因而战火四起,金山以西,狼烟滚滚,军情紧急,“汉家大将西出师”,以保卫边境,安定民生。

第四节写西征将士顶风夜行,奔赴战场。“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龙相拨”。这两句叙述了西征将士身披战甲昼夜不止,急驰前线的情形,表现了将军身先士卒,土兵纪律严明的作风。“风头如刀面如割”,阵阵寒风似失刀迎面刺来、犹如刮割一般。诗人以形象的描写、踏切的比喻写出了寒风的凛厉威势,反出将士们不畏艰辛的品质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五节写荒漠夜寒。半夜行军,“马毛带雪汗气蒸”,漫天飞雪,连战马也裹上了一层银装,可连续奔驰,又使战马汗水蒸腾。这一冷一热的矛盾现象,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行军紧急,塞上严寒。因为寒气严重,战马身上蒸腾的汗水、起草讨敌文书的砚水很快结成了冰块。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以衬托西征将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为后面抒写预祝胜利蓄势。

第三层(第六节),料敌闻风胆慑,预祝唐军凯旋。上面五节诗人着力表现出唐朝军队的威势和将士的英勇无畏。因而“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敌人闻风丧胆,不敢接战。“应”和“料知”虽是表测度的词语,但唐军所表示出的阵容士气却在情理之中,实有坚信不疑的含意。“车师西门忙献捷”,、预示了战争必然胜利的结局。

这首诗以雪海茫茫,黄沙莽莽,狂风怒吼等险恶的自然环境为背景,歌颂了西征将土不畏艰险,慷慨迎敌的英勇气概和爱国热情。

诗歌描绘了边地变幻莫测,瑰奇壮丽的风光,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杜甫说:“琴参兄弟皆好奇。”殷瓚也说:“岑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这首诗体现了岑参奇峭而俊丽的风格。

诗人以奇妙的想象描写西北边地变幻莫测,瑰奇壮丽的景色。如写风,黄沙飞卷,碎石乱走;写寒,风刀割面,汗水成冰,砚水凝冻。这就把风的威势和寒的酷烈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这首诗色彩浓烈,气勢弃放。它所描写的平沙、黄天、夜风、冰冻等自然景色,以及敢冒艰险的将士、战马构成了一幅奇异而又壮丽的塞外画图。

另外,这首诗语调铿锵,节奏强烈,韵繁句促,虽为古体诗,又和一般古风相区别,诗中三句一换韵,三句中又句押韵。既和将土的英勇气概相适应,又和紧急的军事情相适合,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唐玄宗外貌描写?

唐玄宗眉清目秀,文质彬彬,气质非凡,仪表伟丽,聪明,面目像一位书生那样充满了书卷气,是一枚优质,有贵族气息的大帅哥。

他多才多艺会书法,通音律善其射,好天相星辰之学,贞德从武则天的喜爱。他创出了开元盛世,把唐朝的昌盛推到了极致,

唐玄宗统治时期前期和后期的措施带来的不同后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前期励精图治,以仁义治国,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赏罚分明。

政治的清明,导致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以至天下富庶,在开元年间出现了空前的盛世景观。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了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安史之乱”,唐朝自此日渐衰落。启示: 统治者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洁身自好,励精图治才能促进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若是贪图享乐,纵情声色犬马,只会误国伤身。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晋中之窗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晋中之窗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生于神都洛阳,晋中之窗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晋中之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晋中之窗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晋中之窗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晋中之窗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唐明皇叫什么名字?

唐明皇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通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

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 俊丽古诗俊丽之美赏析唐代诗人的视角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办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