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31 04:26:30

古诗词重字探秘古诗词破解重字之谜解读诗意深处

本文目录

  1.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就是重?
  2. 为什么各种书中同一首古诗词里字不一样?
  3. 小园黎简古诗解析?
  4. 古体诗的要求和规则?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就是重?

重”在古诗词中多作为数量词出现,也作为形容词,形容数量多。

例如: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处的“重”指的是山连绵不绝,蜿蜒起伏

为什么各种书中同一首古诗词里字不一样?

  在工整的对仗诗(如七律)中,一般是不允许的,但有时重复用字却能营造回环往复的新意。如:崔颢《黄鹤楼》。  也有古体诗多用重字,如,《春江花月夜》、红楼仿《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  诗经、乐府无要求,亦多用。  词中更为常见,如“团扇、团扇”(调笑令)“汴水流,泗水流”(长相思)等。  但五绝等体中尽量不要出现。  新诗中压韵较松,古诗中一般不用重子压韵。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园黎简古诗解析?

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倒映池中。傍晚时分,微风乍起,池中树影摇晃,婆娑荡漾。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山光”泛指山中各种景物,一词写尽秋山美景。唐人张旭有“山光物态弄春晖”,常建有“山光悦鸟性”之诗句。但山光虽美,小园中景物更具风情,故有“山光窥短墙”。本为小园主人透过短墙欣赏“山光”,诗人却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此句与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秋天的山村黄叶满山。这种黄,是成熟的金黄,并非枯槁的褐黄.它黄得亮,也黄得润,给画面涂上一层亮色,片片金黄的叶如只只飞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晖的映照下,一半明艳,一半阴暗,色泽层次分明,尽显"山光"之致。

颈联又回到写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幽竹静立,人亦静立,人心澄明、淡定、从容。“寒花”即菊花,凌霜傲放,清香袭人。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标傲世。

尾联“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小园”“小立”两个“小”字一指范围,一指时间。为何“宜小立”?只因月已如霜。虽曰“小立”,然诗人自“斜阳”至“新月似新霜”,也立之太久,陶醉于眼前美景而不忍离去。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这首诗设色明丽,开阖自如,取象秀雅,风格清峻,体现了黎简孤傲高洁的情怀。

古体诗的要求和规则?

一.古体诗的押韵

1.古体诗的韵脚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上、去、入声。有一些绝句,用的不是平声韵,而是上、去、入声韵,即非律绝,而称为古绝。

2.古体诗的押韵,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还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

3.古体诗的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换韵的基本规律是笫一,平声韵和入声韵交替出现。笫二,基本上是两句一押,韵脚字在偶句句尾,但每逢换韵时,笫一个奇句句尾也是韵脚字,这种情况称为逗韵,即在换韵时,要先在奇句逗引出新韵脚耒。换韵的古体诗的共同特点是:笫一.平声韵和上、去、入声韵(合称仄声韵)大都是交替出现的;笫二.都要用逗韵。

4.古体诗的押韵,可以用本韵即在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也可以用通韵即可以从相邻的两个或几个韵中选择韵脚字。

5.古体诗的押韵,可以重复出现韵脚字,这在格律诗中不允许的。

二.古体诗平仄

1.古体诗在汉、魏和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唐以后,由于受近体诗的影响,往往也用律句,这称为入律古风。古体诗有了一般古体诗和入律古风的区别。

2.唐以后的古体诗特点:古体诗每句的最后三字,称为三字尾。有四

种常见的平仄类型,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再有,平脚的句子,五古笫三字或七古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则;仄脚的句子,五古笫三字或七古笫五字,以用仄声为原则。

3.入律的古风,在平仄方面尽可能用律句。因而,近于律诗的平仄格式。但也有不同。笫一,入律古风句数不定;笫二,入律古风既可用平声韵,又可用仄声韵,而且平韵和仄韵还可交替使用,四句或六句一换韵最为常见。

三.古体诗的对仗

1.古体诗的对仗,不同于近体诗,不受格律的限制。六朝时,骈文盛行、影响诗歌创作,也多用对仗。谢灵运<<登池上楼>>,二十句中有十八句用对仗。唐代以后,诗人们写古体诗,有意追求古诎,尽量不用或少用对仗。

2.古体诗的对仗,一般是位置不定,句数不限。诗中的任何句子相对,都是可以的。但是,最后两句不常用对仗。只有换韵的七言古诗,对仗有一定的位置。四句一换韵的七言古诗,对仗常常在每韵的笫二联。

3.古体诗的对仗,不要求工对。有的对仗,只是意义相对,而字词并不相对,这也可以。

4.古体诗的对仗,不讲究平仄,不避重字,甚至有意用重字相对。

5.古体诗的对仗,隔句对的很多。尤其是白居易在他写的不少古体诗中,常用隔句对。如"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 古诗词重字探秘古诗词破解重字之谜解读诗意深处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互动交流